在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下,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最为关键的制度建设,碳税渐行渐近,碳税的开征会不会对本已沉重的企业经营成本、民生产生负面效果?何时开始征?怎么征?征多少?谁又应该为碳税买单?随着这份“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的亮相,各方的讨论持续升温。 在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邹骥看来,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40%~45%的行动目标之后,国内开征碳税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国家提出这一行动目标之后,中国在排放的问题上,有一个浮动的上限了,而这个上限给我们了开征碳税的前提。” 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环保部以及各高校研究团体都曾相继对中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及效果开展调研分析。在2008、2009以及2010年的两会上,均有有关开征碳税的提案产生。 在公开的各部委研究报告中,碳税开征的时间表均已明确。财科所的《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环保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以及此次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推出的“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中,均认为,适宜推出碳税的时间应在2012年前后。 届时开征碳税,恰好能够符合中国根据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需要而适时出台有关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的策略。 “无论是2012还是2013,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邹骥对记者表示,开征碳税不应该这么来设定一个时间表,应该抓市场形势比较好、需求比较旺的时候,如果经济回暖且基础也比较稳固就可以择机出台。 当被问及中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时,日本立命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玮生则一再对记者强调,要“慎重”。“关于碳税,目前只有丹麦、芬兰、荷兰、瑞典等国家在实行,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问题比较复杂,开征碳税会牵扯到一个竞争力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慎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表示了同样的担忧,表示现在还不是考虑时间表的时候。“征碳税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国家企业的税负在国际上来讲都是比较高的,而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劳动者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从大局上看,再增加而不是减轻税负对于我们国家生活稳定是不利的,这本身是一个大问题。” “开征碳税,需经过全国人大的批准,是要有法律依据的,现在任何的方案都没有进入到这个程序。”周宏春对记者表示,现在说开征碳税的时间表言之尚早。 |